托運新鮮的龍蝦,我們首先要要了解龍蝦的生活習性,然后想怎么保證在托運龍蝦的過程保持存活率。龍蝦的頭胸部較粗大,外殼堅硬,色彩斑斕,腹部短小,體長一般在20~40厘米之間,重0.5公斤上下,是蝦類中最大的一類。
最重的能達到5公斤以上,人稱龍蝦虎。體呈粗圓筒狀,背腹稍平扁,頭胸甲發達,堅厚多棘,前緣中央有一對強大的眼上棘,具封閉的鰓室。腹部較短而粗,后部向腹面卷曲,尾扇寬短。龍蝦有堅硬、分節的外骨骼。
龍蝦耐低氧能力較強,在水體缺氧的環境下它可以爬上岸進行鰓呼吸以維持生存。水質的pH值在5.8~9范圍內,溶氧低于1.5mg/L時仍能正常生存,正常生長要求溶解氧在3ml/L以上。

那龍蝦怎么托運呢?
1、提前做好計劃
要在運輸之前就準備確定運輸路線,準確計算路程,不走彎路或者容易堵車的道路。
2、在不同季節運輸,還應根據氣候條件采取適當措施
如天氣寒冷,防凍傷措施做好;天氣炎熱,是適當在外圍加些冰塊防脫水嚴重,還有如保溫、降溫、防雨等等措施來確保安全運輸;這樣才能保證龍蝦不容易死亡。
3、要確定運輸方法
這個要根據路程,天氣等具體做決定。有的養殖戶采取干法運輸(即無水運輸),正常來說,死亡率會比帶水運輸要高得多。所以應該采用帶水充氧運輸。
4、放缺氧
龍蝦運輸過程中,我們一般采用密封性的箱式車來運輸,盡量不要用敞篷車。因為小龍蝦主要靠腮來呼吸,風會把腮里面的水分帶走,從而會導致龍蝦脫水死亡。
包括到達目的地,也不要一次性的大量的給小龍蝦補水,應該少量多次的給小龍蝦進行補水,因為龍蝦的反應畢竟不像人那么快,他不知道已經補好水了,很容易一次性補水過度而撐死,造成龍蝦大量的死亡。
5、保濕
龍蝦運輸一般采用的是干運,很少帶水運輸的,這一點跟運輸魚類或者其他水產品有很大的區別,因為龍蝦的新陳代謝特別的快,運輸途中箱體裝的都是比較密的,少量的水會很快被污染掉,從而影響龍蝦的成活率。
運輸途中,可以每隔四到五個小時補水一次,如果太久龍蝦就會脫水,那時候即使再進行補水也補不進去了,也可以在龍蝦上面覆蓋一層吸水性好的海綿來保持一定的濕度。
龍蝦托運要注意什么?
(1)裝運時,先將水裝入容器內,再把龍蝦輕輕地沿著容器壁放入,放養密度要適量。10升容積的木桶或帆布袋可盛水4~5升,放龍蝦6~8千克。
(2)如果天氣較悶熱,要酌情減量;反之,天氣較晴朗、水溫較低,運輸密度可相對大一些。同時,在容器內放幾條泥鰍,使泥鰍在容器內上下、左右不斷活動,以增加容器水中的溶氧量,減少蝦與蝦之間互相斗毆,降低損傷率。高溫運輸龍蝦,可在覆蓋網片上加放一些冰塊,溶化的冰水不斷滴入容器內,使水溫逐漸下降,提高運輸成活率。
(3)在運輸水中加放水葫蘆,以助于龍蝦抱著水草,減少下沉缺氧而死亡。運輸途中,如發現龍蝦在水中不停亂竄,有時浮在水面發呆,不斷呼出小氣泡,表明容器中的水質已變壞,應立即更換新水。
(4)開始每隔30分鐘換1次,連續換水2~3次,待污物基本排掉,再每隔4~5小時更換新水1次,換水時,最好先選擇與原蝦池中水質相近的水,盡量不要選用泉水、污染的小溝渠水、井水或與原來溫差較大的水。
(5)如果運程超過1天,每隔4~5小時翻動1次蝦,將長時間沉在容器底部的龍蝦翻到上層,防止其缺氧死亡。為了確保運輸成功,開始時或24小時后,可在容器中加放青霉素,以防止龍蝦損傷感染,一般5升水體按1萬單位加入。
龍蝦托運包裝方法:
【干運法】
采用干法運輸龍蝦,不僅可減少蝦與蝦之間的擠壓、爭斗,而且所占體積小,占用運輸器具少,便于搬運,在5小時車程以內成活率可達90%以上。此法主要利用龍蝦離水后,只要確保體表有一定濕潤性,蝦即可通過體表和鰓部進行氣體交換,維持較長時間不致死亡。運輸的器具主要選擇蛇皮袋、蒲包、木桶、木箱和硬紙箱等。裝運時,在容器的底部鋪墊一層較為濕潤的水草,以防蝦體被摩擦損傷。而且每個容器所裝的龍蝦數量不宜太多,以防蝦多而被壓死、悶死。同時,在使用木桶、木箱裝運時,在四周的蓋上多打幾個洞,以便于交換空氣,還要在容器蓋上放些水草。運輸途中,每隔3~4小時,用清潔水噴淋一次,以確保蝦體具有一定的濕潤性。嚴夏季節運輸還要注意降溫,一般在容器蓋水草上放些冰塊效果較好。
【帶水運法】
所謂帶水運輸,就是在運輸容器中裝水運輸,一般采用帆布簍、木桶、水缸、帆布袋和尼龍袋為裝運容器。采用帶水運輸成活率高,一般5小時車程以內成活率可達 95%左右,較適宜長途運輸。其方法是先將水裝入容器內,浸泡2~3小時后,再把龍蝦輕輕地順著容器壁放入,放養密度要適量。10升容積的木桶或帆布袋可盛水4~ 5升,裝龍蝦6~8千克。如天氣較悶熱,還要酌情減量;反之,天氣較晴朗,水溫較低,運輸密度可相對大一些。同時,在容器內放幾條泥鰍(一般一個容器內放 1~1.5千克),使泥鰍在容器內上下、左右不斷地活動,以增加容器水中的溶氧量,減少蝦與蝦之間互相斗毆,降低損傷率。高溫運輸龍蝦,可在覆蓋網片上加放一些冰塊,溶化的冰水不斷滴人容器內,使水溫逐漸下降,提高運輸成活率。在運輸水中加放水葫蘆,以助于龍蝦抱著水草,減少下沉缺氧而死亡。運輸途中,如發現龍蝦在水中不停亂竄,有時浮在水面發呆,不斷呼出小氣泡,表明容器中的水質已變壞,應立即更換新水。開始每半小時換一次,連續換水2~3次,待污物基本排掉再每隔 4—5小時更換新水一次。換水時,最好選擇與原蝦池中水質相近的水,盡量不要選用泉水、污染的小溝渠水、井水或與原來溫差較大的水。如果運程超過1天,每隔4~5小時翻動蝦一次,將長時間沉人容器底部的龍蝦翻到上層,防止缺氧致死。為了確保運輸成功,開始時或24小時后,可在容器中加放青霉素,以防損傷感染,一般5升水體按1萬單位加入。
另外,水運可采用機帆船艙裝運,這種方法運量較大,可按蝦與水1:1運輸,也同樣要勤換新水和翻動蝦。
【尼龍袋裝運法】
尼龍袋充氧運送龍蝦,方法簡單易行,靈活、輕便,便于管理。且運輸密度大,溶氧充足,成活率高,一般5小時車程以內成活率可達98%以上,適合各種條件下龍蝦的長短途運輸。
選用尼龍袋或塑料薄膜袋的大小,一般常用規格為長70~80厘米、寬40厘米,雙層,前端留有10厘米×15厘米的裝水空隙。如是單層袋子,為了避免龍蝦第一螯足刺破尼龍袋,最好在袋的外面再加套一個袋子。
采用尼龍袋充氧運輸龍蝦的具體方法是:先將龍蝦放人0℃ 的水中,經10—15分鐘,龍蝦被涼水擊昏后,再將其裝入尼龍袋中,每袋裝8~10千克,同時裝入8—10千克清水,使水淹沒蝦體,并立即充氧封口。若是夏季運輸,袋上面要放冰塊,確保袋內水溫保持在10℃左右(接近冬眠水溫),以減少蝦的活動量。待到達目的地后,把龍蝦放入清水池中,一般48小時后,運輸的龍蝦會慢慢地蘇醒過來。
【籮筐帶冰運法】
籮筐(或竹籃)運輸便于堆架,運輸量大,每筐可裝運龍蝦50一80千克,運程可達48小時,成活率接近90%,適合長短途運輸。
籮筐運輸具體方法是:先將龍蝦沖洗干凈,同時用水草鋪在筐底部,隨后把龍蝦輕輕地倒人籮筐,并加上蓋蓋好,蓋的上面放水草。運輸途中,每隔3~4時,用清水淋一次,確保蝦體具有一定的濕潤性。如遇高溫季節,蓋上除放水草外,同時還要放冰塊,減少龍蝦活動量,提高運輸成活率。
【蛇皮袋裝運法】
采用蛇皮袋運輸龍蝦,要在袋下面放l~2厘米厚的水草,每袋裝量相當袋容量的l/3~1/2,并用細繩把袋口扎緊,防止蝦外逃。同時,途中每隔2~3小時用清潔水噴淋袋面一次,保持蝦體的濕潤性。采用蛇皮袋運輸龍蝦,不可挑、抬或用自行車兩側擔運,也不能堆放,以防大部分蝦被壓傷。這種運輸方法不適合長途運輸,一般運程在8小時以內為宜,成活率可達85%。
【蒲包裝運法】
蒲包裝運龍蝦,運輸量較少,適合短途運輸,成活率較高,一般5小時車程以內成活率在90%以上。
首先將蒲包洗凈,再將龍蝦沖洗干凈后,輕輕裝入蒲包內,容量約為蒲包的1/2。再將蒲包放人帆布簍或木箱之中,并加上蓋,蓋上放少許水草,以免堆積壓傷龍蝦。在運輸途中,每隔3~4小時,用清潔水噴淋一次,保持蝦體濕潤性;如果在夏季高溫時運輸,要在蓋上放冰塊降溫,提高運輸成活率。
【小竹簍裝運法】
利用竹簍運輸龍蝦是我國農村傳統的一種小型運輸方法。小竹簍裝有上蓋,可攜在人的腰帶上,小巧玲瓏,有時可作為外捕龍蝦的存放工具,如到市場出售,可背著行走。小竹簍體積較小,一般裝蝦4~5千克,稍大一些的簍子可裝6~8千克。運輸時,簍內上面最好放少許水草,途中每隔2~3小時灑一次清潔水,保持蝦體濕潤性,提高運輸成活率。在5~8小時的車程時成活率一般在95%以上。該種方法適合在農村隨捉隨售,由于運量少,更適合短距離運輸。
購買龍蝦后注意:
從外地購進的成蝦,因離水時間較長,放養前應將其在池水內浸泡1分鐘,提起擱置2~3分鐘,再浸泡1分鐘,如此反復2~3次,讓成蝦體表和鰓腔吸足水分后再放養,以提高成活率。如果是親蝦,運輸過程中應注意離水的時間應盡可能短,一般不要超過兩小時,在室內或潮濕的環境下時間可適當長一些。
親蝦離水的時間應盡可能短,一般不要超過兩小時,在室內或潮濕的環境下時間可適當長一些。
好了,以上內容就差不多是小龍蝦的托運,個人只總結了這么多,希望對正在購買種蝦和蝦苗的養殖朋友有幫助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