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國因為身體不舒服需要帶些藥品。
那么國際航班行李托運可以放藥品么?
那么國際航班行李托運可以放藥品么?
國際航班行李托運對藥品沒有特別規定,只要不是違禁品托運可以放藥品。

禁止帶上飛機的藥品類:
國家禁止進、出口(境)物品:
各種烈性毒藥、鴉片、嗎啡、海洛英、大麻及其它能使人成癮的麻醉品、精神藥物、帶有危險性病菌、害蟲及其它有害生物的動物、植物及其它產品、有礙人畜健康的來自疫區的及其它能傳播疾病的食品、藥品或其它物品。
禁止攜帶、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:
動物及動物產品類:
1、活動物(犬、貓除外),包括所有的哺乳動物、鳥類、魚類、兩棲類、爬行類、昆蟲類和其他無脊椎動物,動物遺傳物質。
2、(生或熟)肉類(含臟器類)及其制品;水生動物產品。
3、動物源性奶及奶制品,包括生奶、鮮奶、酸奶,動物源性的奶油、黃油、奶酪等奶類產品。
4、蛋及其制品,包括鮮蛋、皮蛋、咸蛋、蛋液、蛋殼、蛋黃醬等蛋源產品。
5、燕窩(罐頭裝燕窩除外)。
6、油脂類,皮張、毛類,蹄、骨、角類及其制品。
7、動物源性飼料(含肉粉、骨粉、魚粉、乳清粉、血粉等單一飼料)、動物源性中藥材、動物源性肥料。
接下來看下在機場辦理行李托運該注意什么?
1、行李件數要盡量少;一般以2件為好,最多不超過3件,且盡量不超重或少量超重;
2、包裝要牢固,且必須上鎖;
3、貴重物品和現金不要托運在行李內;
4、在行李的上下兩面貼有自己的特殊標簽,并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,住址和到達目的地等(最好用中英文兩種文字);
5、無論中途換乘幾次飛機,應爭取一次將行李托運到目的地,不要托運到中轉換飛機的機場,以避免沿途再辦理行李中轉手續,達到人與行李同機到達的目的;
6、交運行李時要認真填寫人名標簽,并認真填好姓名,住址,起點和終點等內容,然后貼在行李上;
7、辦妥托運手續后,要認真檢查行李牌并妥善保存(每件行李一張行李牌);
8、如果付超重費后,要妥善保存收據;
9、到達目的地后,到行李提取處提取行李時,要認真核對是否自己的行李并拿好自己的行李和行李牌出機場。

相關資訊:乘客突發哮喘飛機返航:急救藥為何不能帶上飛機?
某日,西部航空PN6219航班在武漢天河機場起飛后不久返航,原因是機上一名24歲乘客突發哮喘。原來,乘客攜帶的哮喘急救藥在安檢時因屬于噴劑被沒收了,而飛機上又未配備此類藥物。
如果不是這則新聞,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,原來救命藥也不一定能夠帶上飛機。雖然這名患者很幸運,遇到了作為專業醫生的乘客施救,在飛機緊急返航后挽回了生命。不過,這個帶有很大僥幸色彩的緊急事件還是讓人捏了一把汗,有必要對當前飛機安檢規則和機上急救藥品配備有更多審視。正如施救的蘇醫生在朋友圈里的感慨:當時機上備有哮喘急救藥就好了。他提議,飛機上應常備8類常用急救藥品。
以哮喘病為例,有數據顯示,中國約有3000萬哮喘患者,這之中有相當一部分都需要隨身攜帶急救藥品。這類乘客坐飛機,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,若不能攜帶急救藥上機,等于是進一步放大風險。民航安檢對液體、凝膠及噴霧類物品,執行嚴格的標準,這是好事。只是因為藥品的特殊性,在附有醫生處方或醫院證明的前提下,理應獲得豁免。
這次事件中,乘客的哮喘急救藥在安檢時被沒收,到底是因為沒有出具醫生處方或醫院證明,還是其他原因,尚未公布。但這種情況可能給乘客增加的風險,是顯而易見的。對于救命藥品的安檢規則執行,能否通過加強現場驗證,給予一定的靈活空間,有必要考慮。
其次,還涉及到對藥品攜帶相關規則的宣傳和普及。很多時候,乘客未按規定攜帶藥品,可能是對于規則的不熟悉。乘客固然需要提前做好“功課”,但民航作為服務行業,對于相關規則的告知,還是有必要加大力度,避免因為信息不對稱,既增加管理成本,也給乘客造成困擾。信息的傳達不僅是在航空公司的官網掛出來那么簡單,更應考慮到乘客的實際需求,在購票時通過短信、在機場顯著位置標注等多渠道傳導給乘客。
另外,誠如當事醫生提醒的,飛機上急救藥品和設備的配備,也該有更多重視。報道提及,當時乘務員提供的急救包里的藥物只有阿司匹林、硝酸甘油、腎上腺素注射液等寥寥數種,比較關鍵的哮喘急救藥則沒有。這個方面,過去是有過慘痛教訓的。2016年7月,一名85歲老人在飛機備降后發生意外死亡。其中責任爭議很大的一點,就是被指老人出現病癥后,由于飛機上缺乏急救藥品和設備,延誤了救治時間。
目前有關飛機上急救藥品及配備種類、數量,民航局是有相關規定的。只是,具體執行得怎樣,隨著時間的推移,以及老年乘客的增多,標準是不是要根據需要修改、優化,能否吸取更多的醫學專業意見,值得正視。
航空安全重于泰山,患者生命也非兒戲。在飛機上已可以使用手機的今天,作為更攸關乘客安全甚至生命的機上急救服務,沒有理由不做得更好。無論從法律、規則的角度,還是從航空公司提升服務的角度,都有必要作出適當的改進。